Category:

醫療文獻 網路分享


與其被動接受治療,不如主動掌握健康。阿布達比正打造一套能預測、預防並個人化醫療的全球級智慧健康生態系,涵蓋基因科學、臨床試驗、AI 技術到全球協作等廣泛面向。

2025 年,阿布達比衛生部(Department of Health Abu Dhabi, DoH)在健康生命科學執行董事 Asma Al Mannaei 領導下,正式公佈其智慧健康轉型策略。透過整合基因體(genomics)、臨床數據、AI 基礎建設與全球合作,阿布達比不僅服務本地 410 萬人口,更為世界提供一個可以「即插即用」的創新平台。

Asma Al Mannaei 分享,創新平台中的「阿聯基因計畫」(Emirati Genome Program)自 2019 年啟動,目標為完成 100 萬筆基因定序,截至目前已達 83 萬筆,成為全球最大最多元的基因資料庫之一。由於阿布達比居民來自 220 多個國籍,該資料庫橫跨全球遺傳多樣性,提供製藥、診斷等領域開發更具普遍適用性的療法機會。

對於臨床研究與藥物開發者而言,這不僅是資料,更是從一開始就能設計出公平、有效療法的試驗平台。

整合資料、智慧決策:打造一體化醫療系統

Asma Al Mannaei 表示,阿布達比的另一項關鍵投資是「MALAFFI」(阿拉伯語意為「我的檔案」),此全國性健康資訊交換平台串聯全市 100% 醫療機構,涵蓋 30 億筆臨床資料,使所有居民的醫療紀錄實現一體化管理。超過 5.2 萬名醫師可即時查閱病患影像、處方、疫苗接種等歷程,大幅提升急診效率與決策品質。

MALAFFI 不僅是本地健康骨幹,更是一個能進行 AI 模型驗證、數位療法實驗、實證研究(Real-World Evidence, RWE)的國際實驗場。從病人就醫歷程到成果分析,開發者可在真實環境中驗證創新技術與演算法。

此外,生活型態資料也將納入系統,包括睡眠、飲食、運動與心理健康,結合臨床與基因資訊,讓醫療從「事後處理」邁向「全人預防」。

分層導入人工智慧,預測疾病到模擬政策皆可用

Asma Al Mannaei 指出,AI 應用現已滲透阿布達比醫療體系四大層級:個人、醫師、機構與政策。

  • 個人端,「Sahatna」(阿拉伯語為「我們的健康」)App 可供居民存取自身臨床與基因資料,並接收個人化建議。
  • 臨床端,DoH 開發的專屬大型語言模型 Med42 協助醫師即時分析 MALAFFI 資料,優化診療決策。
  • 機構端,AI 用於醫療影像與資源調度,實現疾病早期偵測與急診流量分流。
  • 政策端,阿布達比更建構起「數位孿生」模型,用以模擬政策上路前的成本與健康效益。例如 2024 年 AI 預測麻疹疫情風險,最終成功提前接種 8.9 萬人,避免後續疫情造成衝擊。

打造完整生命科學生態系:矢志成為全球創新中心

Asma Al Mannaei 表示,阿布達比所投入的一切基礎建設,目標是打造完整生命科學生態鏈。由 AI 醫療服務提供商 M42 領銜,整合 Cleveland Clinic Abu Dhabi、Imperial College London Diabetes Centre 等臨床與研發資源,再加上政府主導的 Mubadala Bio 投資基金、阿布達比投資局(ADIO)優惠政策,以及生物製造專區,全力推進從研發、製造到國際配送的完整路徑。

此外,Masdar City 已聚集超過 90 家新創,透過共享實驗室與真實臨床場域進行產品驗證,形成一條從創意發想到商業化的高速通道。Asma Al Mannaei 強調:「這不只是基礎設施,而是全球創新共享平台。」

邀全球共創,智慧醫療「阿布達比模式」

Asma Al Mannaei 指出,面對健康挑戰日益複雜、資料激增的未來,阿布達比提出一種可「預測、預防、個人化、系統化」的新模式。其最珍貴的並非硬體或數據,而是邀請全球參與的開放心態。正如 Abu Dhabi Global Health Week 匯聚超過 15,000 名國際與會者,從 GSK、AstraZeneca 到 AI 倫理學者,共同探討精準醫療與全球合作的未來路徑。

對全世界的創業家、藥廠與科技開發者而言,這裡是一個實測創新、連結資源、放眼全球的稀有平台。如同 DoH 所說:「在地測試、在地打造、拓展全世界。」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全球衛生援助跌至 15 年新低,專家:進入緊縮時代

最新研究報告今天指出,美國帶頭砍對外援助下,導致國際衛生資金暴跌至 15 年來新低,世界各地恐進入全新「全球衛生緊縮時代」。

法新社報導,美國總統川普政府率先刪減資助後,今年全球最赤貧、最需援助族群的醫療照護資金即大幅縮水。這份發表在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的研究報告,同時點出英國、法國及德國近期都宣布大幅刪減援助。

一支以美國為首的團隊估計,全球衛生援助總額2021年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期間達空前的800億美元新高後,今年縮水至390億美元。這數字是2009年以來新低。

團隊警告,如此劇烈的變化將導致世界進入全新「全球衛生緊縮時代」。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國家,如索馬利亞、飽經戰亂的剛果民共和國、馬拉威,受創程度最嚴峻,因這幾國醫療資金大多來自全球援助。

研究補充,資金刪減對各種疾病的防治工作產生重大影響,包括愛滋病毒/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HIV / AIDS)、瘧疾和結核病。報告顯示,美國2025年全球衛生資金至少比去年少67%,英國削減近40%,接著是法國33%和德國12%。

報告作者的美國「健康計量評估研究中心」(Institute for Health Metrics and Evaluation)研究員呼籲,全球盡快升高衛生援助,並警告各國可能需要另覓資金來源。7月稍早《刺胳針》另一份報告說,單美國刪減的對外援助,至2030年估計造成的可避免死亡人數就超過1,400萬人。

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陣亡將士總數約1,000萬人。

(編譯:李育靜;首圖來源:WHO

想請我們喝幾杯咖啡?

icon-tag

每杯咖啡 65 元

您的咖啡贊助將是讓我們持續走下去的動力

總金額共新臺幣 0

《關於請喝咖啡的 Q & A》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縣府頒贈金醫王世典院長榮譽縣民證 表彰推動多項改革 強化在地醫療及長照服務


發布日期:


記者:

莊煥寧/縣府報導。


點閱率:106


縣長陳福海(左三)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給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右三)表彰他對金門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並合照。
(莊煥寧攝)


 縣府為感謝金門醫院王世典院長對在地醫療發展的傑出貢獻,於昨(15)日由縣長陳福海親自頒贈「榮譽縣民」證書,表彰其任內推動多項醫療改革、落實醫療在地化,並積極促進醫療合作,對金門醫療品質提升與和平發展均具深遠影響。
 王世典院長與其夫人昨日下午在副院長陳根雄、秘書陳素嬌陪同前抵縣長室,受到縣長陳福海親切接待歡迎,縣府衛生局長蔡建鑫、民政處長許慧婷、綜合發展處長王中聖等主管在場陪同。
 陳福海縣長表示,王世典院長不僅在專業領域表現卓越,更能與中央溝通協調,是串聯縣府與衛福部之間的關鍵橋樑。王院長自111年9月1日上任金門醫院院長以來,推動多項改革,包括設立西半島門診中心、爭取醫療設備升級、強化在地長照與急重症服務,均展現強烈使命感與行動力。
 縣長陳福海指出,金門醫療長期面臨結構性問題。自1997年起即投身醫療政策,他深知金門因市場規模小,難以留住優秀醫事人才。過去三方共管模式導致責任歸屬不清、效率相對較低。因此他上任後積極爭取中央支持,成功獲得新台幣12億940萬元用於醫療基礎建設,並在人事制度與待遇方面做出突破,以提升醫護人員留任意願。
 在晤談中,王院長也提及,自己剛到金門時為招募醫生傷透腦筋,但在縣府支持下,如今金門醫院護理人員待遇名列部立醫院前茅,未來更計畫增設托育中心、健身房與員工餐廳,營造友善職場環境。他謙虛地說:「金門醫院真的很好,未來一定會更好。」
 除了醫療政策,陳縣長也談到金門在兩岸關係中的特殊角色。他指出,金門不該再被視為戰地,而應成為「和平試驗區」。他認為金門是貨暢其流的關鍵節點,必須回歸理性務實,不再成為兩岸對峙前線。
 陳縣長也提到推動一系列重大建設與發展藍圖,包括:親自參與金門自大陸引水長達16公里的工程,歷經50年來罕見的大旱而不缺水,證明政策的前瞻性與可行性。同時成功推動經濟部增設發電廠,解決金門長年電力不足問題。目前也持續推動「金門國際醫療特區」,藉由修法開放國際醫療服務,將廈門、福建乃至全球作為潛在市場,預期每年可吸引數千萬人次醫療旅遊人潮。
 在醫療政策上,王院長的施政成果亦廣獲肯定。根據衛生局統計,王院長任內促成多項重大突破:成功爭取金門醫院成為職業傷病診治網絡醫院,並推廣「虛擬健保卡」,實現離島醫療數位轉型。與陽明交大合作培育偏鄉醫療人才,推動「行醫醫定行」課程,強化未來醫師對離島醫療的認識與參與。通過國際醫療與觀光醫療機構評定,以「生殖醫學」為發展重點,吸引兩岸患者並提高金門國際能見度。成功爭取健保住院給付加成,並採購神經外科顯微鏡與脊椎微創設備,使腦傷、脊椎病患後送比例降低達80%。將金門醫療服務納入IDS轉型計畫,聘用返鄉醫保生,降低對外部支援依賴。積極推動長照3.0,規劃住宿型長照機構,實現社區照顧網絡與居家醫療整合。支援五鄉鎮衛生所、矯正機關與養護機構醫療門診,並提供場地與人力協助公益團體,強化公共衛生與健康宣導。此外,金門醫院也於112年通過地區醫院評鑑,並獲得中度級急救責任醫院評定,整體設備與服務水準已達區域醫院等級。
 陳縣長對王院長的貢獻表達由衷敬意,並期勉全體醫事人員持續發揮「痌瘝在抱、醫者仁心」精神,共同為提升金門醫療環境而努力。他也承諾將全力支持金門醫院興建第二醫療大樓,解決空間與停車位不足問題。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近年來,醫院與保險公司之間的財務拉鋸戰日益白熱化,醫院方面似乎處於下風。本文將深入探討醫院財務困境的成因,並分析其應對策略。

醫院財務困境的多重夾擊

醫院的財務困境並非單一因素造成,而是多重壓力交織的結果:

### 醫療成本飆漲與給付不足的矛盾

醫療成本持續上漲,人力成本、藥品和醫療用品支出不斷攀升。美國醫院協會(AHA)的報告指出,2021 年至 2023 年間,醫院的人力成本增加了超過 425 億美元,佔醫院預算的 60%。同一時期,整體通膨率為 12.4%,而 Medicare 的住院給付僅增長 5.2%,遠遠落後於通膨速度和成本增長。此外,Medicaid 的給付也普遍低於醫院實際成本,造成醫院巨額虧損。AHA 2023 年的報告顯示,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支付缺口高達 1300 億美元。這種成本上升與給付不足的矛盾,是醫院財務困境的主因之一。

商業保險談判的困境

為了彌補來自公費醫療的虧損,醫院高度依賴與商業保險公司協商的價格。然而,商業保險公司對於醫院提出的兩位數漲幅要求卻步,導致談判陷入僵局,甚至可能終止合約。數據顯示,2021 年至 2024 年,平均商業保險給付漲幅僅約 3%,遠不及醫院成本的增長速度。

行政成本的沉重負擔

除了醫療成本外,行政成本也成為醫院的沉重負擔。繁瑣的行政流程、保險公司的事前授權要求、以及不斷增加的合規要求,都佔用了醫院大量的人力和資源。根據 Strata Decision Technology 的數據,行政成本已佔醫院總成本的相當比例,且逐年攀升。此外,商業保險公司施加的行政負擔,例如事前授權和拒絕理賠等,也加劇了醫院的財務壓力。AHA 的報告指出,僅處理不合理的拒絕理賠,每年就耗費醫院數十億美元。

醫療服務使用率上升

隨著人口老齡化和慢性病患增加,醫療服務的使用率也不斷上升。例如,2010 年至 2019 年,心臟衰竭的急診就診人次增加了 126.7%,相關支出增加了 177.2%。雖然服務使用率上升,但由於給付不足,醫院並未能從中獲益,反而加劇了財務壓力。

醫院的應對策略

面對嚴峻的財務挑戰,醫院必須積極尋求應對策略:

加強成本控管

醫院需要積極管理可控成本,例如提高勞動力效率、縮短住院時間、優化流程、以及控制行政費用。

運用數據提升談判力

醫院必須深入了解市場數據,包括價格透明度數據,以提升與保險公司談判的籌碼。

多元化營收來源

醫院應積極探索多元化的營收來源,例如發展門診手術中心、遠距醫療等。

倡導政策改革

醫院應積極參與政策制定,倡導更有利於醫院財務狀況的政策改革,例如提高 Medicare 和 Medicaid 的給付水平,簡化行政流程等。

總體觀點與看法

醫院與保險公司的財務拉鋸戰,反映了醫療體系中深層次的矛盾。保險公司追求利潤最大化,而醫院則必須在成本壓力下維持運營並提供高品質的醫療服務。要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包括政府、醫院、保險公司和患者。政府應制定合理的醫療政策,平衡各方利益;醫院應積極提升效率,控制成本;保險公司應合理制定給付標準;患者也應更加了解醫療費用,理性就醫。唯有如此,才能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醫療體系,保障全民健康。

Newsflash | Powered by GeneOnline AI
原始資料來源:GO-AI-7號機 Mon, 14 Jul 2025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每個人的基因的組合不同,基因序列也會不一樣。民眾對於基因檢測的概念不應只停留在「發現疾病」,更應往前推進以「降低風險、預防管理」為核心。全基因體定序(WGS)時代能推動精準醫療、疾病預防和新藥研發等領域的進步。而一生只要做一次WGS,越早檢測就越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掌握主動,為重要健康選擇提早做準備。

多數人對基因檢測的印象,仍停留在「看看有沒有遺傳疾病」。但對聯安預防醫學機構醫療技術部王松惠經理而言,這項檢測的意義,遠比想像中更深。擁有41年護理經驗的王松惠,談起進行全基因體定序(Whole Genome Sequencing, WGS)檢查的契機時說道:「看見年邁的父母每天都服用一堆慢性病藥物,讓我經常思考,當我走到人生晚年階段,是否也會重蹈覆轍?」她見過太多病人在「用藥」與「副作用」之間艱難拉鋸;而作為家人,她也希望親人能比自己這一代更早看見自己的身體輪廓,不必走太多冤枉路。

她對WGS的深入認識,來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醫師的專業解說。當她得知WGS不僅涵蓋單基因異常、多基因疾病風險評估,還能延伸至藥物反應、營養素轉化、情緒特質等面向後,更加堅定地踏出了這一步。她相信,唯有掌握完整且具前瞻性的健康資訊,才能真正為自己與所愛之人爭取更多主動選擇的空間與時間。

情緒、藥物反應到營養吸收,基因報告解譯身體差異

許多人在使用藥物時,往往僅依賴主觀感受來判斷藥效。但王松惠透過WGS報告,首次從基因層次理解到,一款她長期使用、效果明顯的止痛藥之所以「特別有效」,與她對該類藥物代謝速度較慢有關,這使得藥效延長,但也可能對肝腎增加負擔。進入人生下半場的她,也充分地意識到將有很高的機率接觸較多的慢性病藥物,而WGS報告提供她一份個人化的用藥指南 ,讓她能提早與醫師討論適合與不適合的藥物選項,降低副作用風險。

在情緒反應方面,她也曾經納悶:為何有些家人面對某些事件時,較易深陷在情緒漩渦中?雖然可以歸因於個性或經驗,但她始終無法理解背後的真正原因。透過WGS報告,她發現原來家人攜帶與血清素調節相關的基因變異,這種基因型會影響體內血清素的運作效率,使得個體更容易出現情緒低落或焦慮反應。「以前會覺得家人太容易情緒化,或是覺得為什麼別人可以做到,對方卻表現得異常抗拒;但現在我多了理解與包容,會主動多問一些問題,也多一點同理心,去理解對方的想法。」

對於營養代謝或轉化,她也曾困惑家人所提到的「吃了B群總感覺身體怪怪的」,而且對方即使長期補充維生素D、B群等營養素,效果始終不彰。透過報告,她了解到營養素的轉化,其實涉及特定酵素與代謝基因的表現差異。這讓她體會到:補充營養不只是吃進去,還要看身體如何吸收與轉換。

讓她特別警覺的是,檢測中有家人也出現與家族病史相符的基因變異,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症候群、糖尿病等潛在風險。這些結果勾起她過去照顧親人歷程中的記憶。那些疾病的徵兆,往往從一點點指數異常開始,最後卻演變成難以逆轉的慢性病。「我不希望下一代也走上這樣的路。」語氣平靜,卻能感受到一位母親早一步為孩子設想的堅定。從那之後,她開始協助孩子建立更健康的生活節奏,也把這份基因資訊作為討論飲食、運動與醫療選擇的共同參考。

照顧自己、理解家人,WGS為人生預留健康選擇權

王松惠表示,WGS(全基因體定序)不僅能針對特定疾病提供風險預警,更具備長期可參照的健康管理價值,宛如一本可隨人生階段翻閱的健康說明書。她舉例說道,即使發現家人帶有如ApoEε4這類與阿茲海默症高度相關的基因型,根據表觀基因學研究指出,只要持續維持良好的生活型態、穩定情緒與控制發炎反應,這類風險基因甚至可能終生不被啟動。

一生只要做一次WGS,越早檢測就越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掌握主動,為重要健康選擇預作準備。

一生只要做一次WGS,越早檢測就越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掌握主動,為重要健康選擇預作準備。

此外,WGS能幫助釐清許多生活中不明所以的體質差異,例如,有些人喝酒容易臉紅、頭痛或醉得快,過去常被認為是「酒量差」,但實際上與ALDH2(乙醛去氫酶2)基因的活性相關。這類代謝基因的變異會影響身體對乙醛的分解速度,導致毒性物質在體內累積,引發不適反應。她說,理解這些基因特性後,反而更能同理彼此的身體限制,也能在生活中主動設限、避免傷害。

「一生只要做一次WGS,越早檢測就越能在每個關鍵時刻掌握主動,為重要健康選擇預作準備。」王松惠這樣形容這份報告的價值。這不只是科技進步的成果,更是一種對自己與所愛之人負責的方式。未來的選擇,不必等病痛發生後才開始,現在就能一步步開始準備。

就是現在!0元購高濃度魚油!快加入【華人健康網VIP開團購】享好康!>>>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3 16:53(7/13 17:21 更新)



配合新南向政策「以醫帶商」策略構想,台北榮總12日邀請多家台灣醫療業者出席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的國際癌症研討會,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人工智慧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台北榮總提供)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傳真 114年7月13日

(中央社記者陳家倫河內13日專電)台北榮總近日在越南胡志明市舉辦國際癌症研討會,越南商工總會副主席武新城致詞表示,期盼台灣能加強投資與技術轉移,協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活動吸引逾400人參與。

2025年國際癌症研討會昨天在胡志明市登場,活動由台北榮民總醫院國際醫療中心發起,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秀傳醫療體系以及越南大水鑊醫院共同舉辦,共計400多名台越醫療專家及產業代表出席。

台北榮總表示,這次會議旨在推動新南向政策,深化台越醫療學術交流。為確保活動順利進行,台北榮總國際醫療中心主任劉君恕及其團隊花了半年時間籌備,包括聯繫越南的醫院、規劃議程以及申請各項活動許可。

研討會共發表37篇學術論文,聚焦「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癌症手術技術」及「智慧醫療新趨勢」三大主題,涵蓋重粒子放射治療、機器人手術、免疫與細胞療法、人工智慧(AI)與大數據在醫療管理中的應用、智慧醫院發展趨勢,以及肝臟與骨髓移植在肝癌及血癌治療中的臨床成果。

台北榮總院長陳威明表示,台北榮總向越南醫院分享自身在轉型、創新與落實ESG(環境保護、社會責任、公司治理)的經驗。他並強調,醫院的核心任務是救人,而非以營利為目的,期盼和越南醫療同業分享這項理念。

越南商工總會(VCCI)副主席武新城(Vo Tan Thanh)致詞時強調,這次研討會再次證明台越醫療產業的合作潛力無窮。越南也期待,台灣能有更多的投資與技術轉移,幫助越南醫療體系現代化。

配合新南向「以醫帶商」的策略構想,台北榮總並邀請多名台越醫療產業代表參與,期盼促進雙邊業者交流合作與業務拓展。台灣業者在會場上展示職業病與慢性病管理系統、醫療影像AI平台、遠距醫療及藥品等多元應用。

越南近年積極提升醫療品質,對台灣經驗的分享相當重視,這次活動除了中華民國駐胡志明市辦事處協助,也獲得越南台灣事務委員會及越南衛生部的支持,顯示雙方對深化醫療合作的高度共識。(編輯:田瑞華)1140713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2 13:12(7/12 13:51 更新)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12日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高醫提供)中央社記者林巧璉傳真 114年7月12日

(中央社記者林巧璉高雄12日電)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與越南胡志明市最大醫學中心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雙方未來將推動醫療人員、學術資源等交流。

高醫發布新聞稿表示,高醫攜手台北榮民總醫院、彰化秀傳體系及大水鑊醫院(Cho Ray Hospital)共同舉辦「台越國際論壇」,活動今天在越南登場;論壇匯聚超過40名醫學權威,針對「癌症照護」深入交流。

高醫也於活動期間和大水鑊醫院簽訂合作備忘錄(MOU);高醫表示,未來高醫與大水鑊醫院將聚焦「推動醫療人員交流」、「促進學術資源共享」、「優化病人照護品質」及「發展共同研究」等領域交流,進一步拓展跨國醫療與產業鏈結合的合作版圖。

高醫提及,高醫院長王照元主講的「次世代基因定序(NGS)應用」,獲熱烈迴響。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Next Generation Sequencing, NGS)是傳統定序的升級版本,具備高通量、及時且精準的特性,可有效偵測癌細胞內基因變異,協助臨床醫師為病患量身打造個人化治療方案。

王照元表示,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測讓治療對「人」而非僅對「疾病」,及時為病人選擇最有效的藥物與治療方案不僅能顯著提升治療效果與存活率,更有助於減少不必要的副作用與資源浪費,為罹患基因突變型癌症患者帶來真正的轉機。

高醫說明,論壇涵蓋「非侵入性癌症治療的突破」、「現代癌症手術」、「智慧醫療與新趨勢」3大主軸,其中高醫副院長戴嘉言剖析「台灣肝癌治療現況」、機械手臂手術中心主任黃敬文探討「大腸直腸癌的精準手術治療」、高醫副院長林宗憲則聚焦「智慧醫療在整合型照護中的應用」。(編輯:黃世雅)1140712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在2024年美國公開賽決賽之後,美國明星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說:“我覺得到達這個階段的最大感覺,我知道我的表現很好,但是我在我身上打了很多東西,我認為這會重複。”儘管他在與Janik Cinnamon的連續比賽中輸掉了比賽,但他對2025賽季的大滿貫並不留下深刻的印象,而Fritz對今年印象深刻。在比賽之前,他已經在表面上贏得了兩個冠軍,現在他正在SF上捍衛冠軍Carlos Alcaraz。但是停了一分鐘!

卡洛斯·阿爾卡拉茲(Carlos Alkaraz)已經以6-4擊中了第一局,但泰勒·弗里茨(Taylor Fritz)受傷。當對西班牙人的分數為5-4時,醫療時間已經結束。站立後,在這場比賽的早期階段潛水後,他的右肘部似乎有一些問題。他可以克服這些障礙並在第二組中返回嗎?

來源連結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7/11 18:53(7/11 19:41 更新)



忠義基金會長期服務18歲以下失依兒少,並為國內少有收容0至3歲嬰兒的專業安置家園,每年所需經費達新台幣250萬元至300萬元,藝人江宏傑(中)11日出席記者會,為失依兒少醫療需求發聲,籲各界相挺。(忠義基金會提供)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傳真 114年7月11日

(中央社記者吳欣紜台北11日電)忠義基金會長期支持失依兒少,醫療費用是一大筆支出,每年約需要新台幣250萬元至300萬元經費,藝人江宏傑今天呼籲各界相挺,讓失依兒少能有「持續型」醫療支持。

忠義基金會長期服務0歲至18歲失依兒少,並為國內少有收容0至3歲嬰兒的專業安置家園,今天召開記者會邀請江宏傑為失依兒少發聲。

忠義基金會表示,台灣每一天都有孩子因家庭暴力、疏忽照顧或其他不可抗的原因,被迫離開原生家庭,這些孩子並不是選擇失去依靠,而是「被動接受」,在脆弱的年紀面對無助、恐懼、發展遲緩或者身心不夠健康的樣態。

此外,忠義基金會說,當孩子入住家園時,基金會就會充分評估孩子發展狀況,把握0至6歲黃金療育期,投入醫療支持,盼能透過早期療育,改變弱勢孩子因應未來的能力。

然而根據經驗,進入安置機構的小孩,高達80%至90%有早療需求,包含語言能力、大小肌肉發展不足等,另外也有許多孩子因來自被不當對待、虐待的家庭,也需要心理諮商等資源穩定身心。

訂閱《早安世界》電子報 每天3分鐘掌握10件天下事

訂閱

江宏傑呼籲,照顧許多弱勢失依兒少的家園,團體生活中如遇發展遲緩或有特殊醫療需求的孩子,所需經費與人力支持都相當龐大,希望社會各界一起出力。

根據忠義基金會統計,每年提供失依兒少醫療經費約250萬元至300萬元,需求龐大,亟需各界支持,呼籲民眾響應「孩要醫起好」失依兒少醫療費支持計畫;若有持續型醫療支持與公益合作,可洽02-29302600楊先生。(編輯:吳素柔)1140711

中央社「一手新聞」 app

iOS App下載Android App下載

本網站之文字、圖片及影音,非經授權,不得轉載、公開播送或公開傳輸及利用。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時事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讓她讚嘆台灣醫療真的很棒。(翻攝自陳欣湄。家醫科女醫師日常臉書)

家醫科醫師陳欣湄近日在臉書分享一段出國驚魂記。她日前帶著兒子前往新加坡旅遊,未料兒子在飯店泳池戲水時不慎摔倒,下巴撞地受傷,傷口長達3至5公分,緊急送醫縫合,雖無大礙,但醫療帳單金額卻高達1.3萬新幣(約新台幣29.7萬元),讓她忍不住倒抽一口氣,也讓她更加感念台灣的醫療環境。

陳欣湄昨(9日)在臉書粉專發文表示,這趟出國原本只是輕鬆旅遊與進修行程,沒想到突如其來的意外,讓她措手不及。她回憶,兒子當時剛從泳池上岸,身上包著毛巾,疑似踩到毛巾重心不穩,雙手來不及撐地,整個人跌倒、下巴著地,傷口裂開、鮮血直流。

她立刻為孩子簡單包紮,並送往當地醫院急救。由於傷口在臉上,她希望能妥善處理、不留疤痕,剛好在新加坡有人脈,便找來整形外科醫師進行縫合手術,包含上麻醉、縫針等處理。但看到最後帳單金額竟高達1.3萬新幣,讓她當場驚呼:「我真的倒抽一口氣!」

這次經驗也讓她有感而發,坦言醫療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幾針縫線或藥物費用,而是來自醫師的經驗與技術。她感嘆,「台灣的醫療真的很棒」,呼籲民眾要更加珍惜,「至少對醫護人員多一點友善與尊重」。

更新時間|2025.07.10 16:55 臺北時間

延伸閱讀

更多內容,歡迎 鏡週刊紙本雜誌鏡週刊數位訂閱了解內容授權資訊

月費、年費會員免費線上閱讀動態雜誌

線上閱讀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