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醫學文獻 網路分享


記者吳雨婕/綜合報導

陳喬恩近來提到自己得了盲腸炎,為了不影響工作行程,因此在馬來西亞接受手術治療,沒想到卻被網友罵爆,認為她沒有醫學常識,以及「這麼大的事通知聯合國了嗎」等,讓她直接在微博發文反擊。

陳喬恩動手術反被酸「沒醫學知識」,親自發文反擊。(圖/翻攝陳喬恩微博)

陳喬恩提到自己得了盲腸炎,但是中國外科醫生發文表示,陳喬恩的症狀是「闌尾炎」,不是盲腸炎,因為只有闌尾炎可以透過腹腔鏡進行手術並於次日出院,批評她不懂醫學知識,胡亂發文,也有網友替陳喬恩緩頰,港澳台、廣東、廣西地區闌尾炎俗成盲腸炎,只是通俗叫法。

廣告 更多內容請繼續往下閱讀

對此,陳喬恩直接霸氣反擊:「是這樣的~聯合國應該不知道我盲腸炎的事情,我也不知道盲腸炎這種事情會上熱搜。」她強調,只是單純地感謝馬來西亞醫生護士們的照顧,沒想到會被謾罵,「現在罵人成本好低,老娘也是沒想上這種熱搜的。」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疫症困擾全球,加上人口老化及都市化引致連串健康問題,對醫療服務的需求不斷提高。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學位課程透過跨學科培訓,培養學生成為懂得研發、改良、管理及銷售醫療設備及儀器的專才,與醫護人員通力合作,一同保障人類健康。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學生到新加坡及美國院校交流,並參與為期十星期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實習。

生物醫學工程是一門綜合生命科學、醫學及工程學等多個領域而發展起的新興學科,主要致力予醫療保健及相關領域的技術需求發展,是當今發展最為迅速的工程學科之一。香港中文大學是首間開辦生物醫學工程課程的大學,特色在於課程全面及配套齊全。課程由工程學院及醫學院協辦,25%的課程由醫學院教授,餘下75%由工程學院教授。25%醫學院的課程教授關於人體生物、細胞及病理等的知識,工程學院則會教授一些有關電腦、機械及電子等的知識。這課程揉合了以上兩方面的知識而組成。根據軟科於2021年公佈的「世界一流學科排名」,中大生物醫學工程蟬聯香港首位,並在全球攀升至第十八位。

配合科技發展

病症層出不窮,科技發展也要一日千里,課程不斷加入新學科和元素以配合行業的發展及回應社會的要求。例如「醫療大數據分析」與「精準醫療和個人化基因組學之數據分析」是利用大數據分析協助醫療診斷;「心血管工程學」則是針對心血管疾病日趨普及及年輕化的問題;「分子和細胞工程實驗」就是提供實驗方法研究生物機理的知識,以研發早期診斷的儀器;「工程醫學環球創新」就是教導學生由構思、研發到銷售醫療器材的過程,讓學生從中掌握創業所需的技能。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 明報升學網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參觀國際性醫療科技公司及醫療創新技術中心,讓學生緊貼社會醫療發展。

提供實習機會

學生於一年級時會於暑假到醫院考察兩星期,如觀察微創手術機械人、心臟科醫療儀器如何運作,好讓學生了解醫院的實際運作、所需的儀器、以及當中的挑戰。學系亦鼓勵學生赴海外頂尖學府的研究所進行實習,與當地研究團隊交流研究心得,擴闊眼光。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學生於升讀二年級的暑假到醫院參觀及實習大約兩星期。

畢業生出路廣

畢業生主要分為四大類,目前最主要是在醫院擔任生物醫學工程師,為前線醫護人員提供醫療技術支持。第二類是在政府規管單位、醫療科技公司和諮詢機構從事合規、研發、銷售及推廣服務。第三類是在醫院擔任持牌專家,負責操作如MRI和放射治療等大型醫療設備。第四類則是開創科技企業或繼續升學修讀碩士或博士課程。

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中大生物醫學工程學學士課程<br/>科技應用與醫學知識兼備 貼合社會最新發展
學系安排學生到醫院實習,讓學生實踐所學。

課程特色

• 於本港多間醫院實習
• 到英國、美國、新加坡等著名海外院校進行為期十星期的生物醫學工程研究
• 參加多項國際創新科研比賽
• 於生物科技公司、護理機構、醫療器材製造商或醫院參與為期六個月至一年的工讀計劃

入學要求

1. 計算香港中學文憑試5科最佳成績
2. 英文、數學(必修部分/M1/M2最佳一科)、組合科學、生物、化學、物理會作1.5倍加乘
3. 將學系放在聯招Band A的學生,將會獲邀參加面試。

==================================

課程名稱及聯招編號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JS4460)
查詢電話:3943 1935
查詢電郵:bmeinfo@cuhk.edu.hk
網址:http://www.bme.cuhk.edu.hk
Instagram:bmedept
FB:CUHK Biomedical Engineering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口述/孫培然·彙整/CIO編輯室


孫培然
◤孫培然博士現任員榮醫療體系資訊副院長,專注於智慧醫療發展。過去曾擔任私立醫療院所協會醫院資訊暨智慧醫療發展促進會會長,並在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及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主導 HIS 優化再造工程,以系統重構、流程優化與數據整合推動醫院資訊系統的革新,提升醫療作業效率與智慧應用能力。

CDS Hooks(Clinical Decision Support Hooks)是由 HL7 提出的標準化臨床決策支援框架,透過整合數據、醫學知識庫和機器學習等資源,為醫療人員提供即時建議,提升臨床決策的精確性與效率。

[ 加入 CIO Taiwan 官方 LINE Facebook ,與全球CIO同步獲取精華見解 ]

CDS Hooks 允許 HIS 在特定情境下觸發外部 臨床決策支援服務(CDS Service),例如 AI 或近期廣受關注的 AI Agent,這些服務可透過 Hook 機制無縫嵌入 HIS,強化臨床輔助能力,使醫師能夠更快、更準確地獲取關鍵資訊,優化診療流程。

需要 CDS Hooks 的原因

為什麼需要 CDS Hooks?CDS Hooks 的必要性在於現代醫療系統每日需處理大量病人數據,包括診斷結果、檢驗數據、用藥記錄等,資訊量極為龐大,使臨床醫師難以在有限的診療時間內完整分析所有資訊。然而,診斷時間有限,傳統 HIS 難以即時提供臨床決策支援,導致醫師可能遺漏重要資訊。

因此,透過臨床品質語言(Clinical Quality Language, CQL)、AI 或大型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 LLM)結合 FHIR,可提供即時且精準的臨床建議。

透過 CDS Hooks,可以實現 HIS 及 AI 的無縫整合,進一步強化決策支援應用。例如,在 HIS 中,CDS 可在特定事件(Hook)發生時,自動向外部系統發送請求,執行藥物交互作用分析、醫囑檢查、自動分析病人病史,並提供個人化建議。如此一來,AI 便能直接為臨床決策提供有價值的資訊,醫師無需額外查詢資料,即可根據最新的醫學知識輔助臨床診斷,減輕醫療決策負擔,提升診療效率與病患照護品質。

CDS Hooks 的運作原理

CDS Hooks 的運作原理可分為下列幾個步驟,如圖所示:

  1. 第一步:事件觸發(Hook 觸發)
    當醫師在開立處方、檢視病歷或開立醫囑時,HIS 會根據這些事件觸發對應的 Hook,啟動臨床決策支援流程。
  2. 第二步:請求 CDS 服務
    HIS 透過 RESTful API 向 CDS 服務發送請求,並包含病人相關的 FHIR 資源(如病史、檢驗結果、處方等),以便 CDS 服務獲取完整的病人背景資訊。
  3. 第三步:分析與決策支援
    CDS 服務接收 HIS 傳送的 API 請求後,根據傳入的 FHIR 資料,整合臨床品質語言(CQL)、人工智慧(AI)或大型語言模型(LLM)進行分析,並依據臨床知識庫、風險評估模型或機器學習演算法產生適當的決策建議。
  4. 第四步:顯示建議與醫師決策
    產生的決策建議會以建議卡片(Cards)形式呈現在 HIS 介面上,供醫師查看、採納或忽略,同時 HIS 也會記錄醫師的決策結果。建議卡片可分為三種類型:

    ˙資訊卡(Information Card):提供相關資訊供醫師參考。
    ˙建議卡(Suggestion Card):提供具體的建議方案供醫師選擇。
    ˙應用程式連結卡(App Link Card):提供連結至應用程式(通常是 SMART 應用),醫師可在其中獲取詳細資訊或執行進一步操作。

    這些步驟協同運作,旨在提升臨床決策的精確性與效率,確保醫師在診療過程中獲得即時且有價值的支援。

當醫師開立某項處方藥品時,系統會觸發名為 medication-request 的 Hook,這個 Hook 代表 HIS 系統中的特定行為或事件。除了開立處方,還可能包括開啟病人紀錄、查看檢驗檢查報告等。實際上,這個過程就是透過 CDS API Endpoint 呼叫 CDS Service,以處理 medication-request。

[ 推薦文章:即插即用的醫療資訊系統 ]

CDS Service 會查詢 FHIR Server 以獲取病人數據,並執行 AI Agent 決策引擎,分析病人是否適合該處方,或根據最新的臨床指引提供建議。最終,CDS Service 會以資訊卡、建議卡或智慧連結卡的形式回傳決策建議,呈現在醫師的 HIS 畫面上,幫助醫師更精準地做出臨床決策。

接下來,系統會根據建議卡提供的資訊,產生 JSON 格式的回應,並依照建議卡片的內容動態生成使用者介面。這個介面將呈現在 HIS 系統中,供醫師參考並進行臨床決策,使醫師能夠根據建議選擇採納、忽略,或進一步查看相關資訊,從而提升決策的精準度與診療效率。

CDS Hooks 核心元件

CDS Hooks 可以分為三大核心元件,首先是 臨床決策服務清單(CDS Service List),提供給使用者查詢可用的 CDS Service,讓 HIS 瞭解有哪些決策支援服務可以使用。每個 CDS Hooks 服務都需要有一個固定的 Endpoint,供 CDS Client(如 HIS)請求可用的 CDS Service 清單。其中每個服務都對應一個特定的 Hook(如 patient-view),並提供具體的決策支援內容。

這個清單需遵循一定的規範結構,也就是第二個核心元件 – CDS Service 資料結構。CDS Service 必須符合規範的結構,才能在透過 AI 或臨床知識庫分析後,正確產生決策建議,確保資訊的完整性與一致性。

當 CDS Service 完成分析後,會產生第三個核心元件 – CDS Cards(建議卡片)。這些建議卡片向臨床醫師提供相關資訊或決策建議,並可進一步觸發其他應用程式(如 SMART on FHIR 應用),協助醫師獲取更深入的輔助資訊,讓臨床決策更精準、更有效率。

提高反應速度的 Prefetch 機制

為了減少 API 調用次數並提升決策支援的反應速度,CDS Service 註冊時可以定義一組預取模板(Prefetch Template),用來指示 HIS 等客戶端在呼叫 CDS Service 之前,應預先取得哪些 FHIR 資源,這就是 Prefetch 機制。

Prefetch 機制的優勢在於,HIS 可以提前獲取所需的 FHIR 資料(如病人資訊),避免每次請求時 CDS Service 還需要額外查詢 HIS,進而減少延遲。同時,也能真正實現解耦,使 CDS Service 不受特定 FHIR Server 的限制,提升系統的靈活性與適應性。

[ 閱讀 孫培然 所有文章]

舉例來說,當 HIS 需要評估某種特定藥物(例如 Toprol XL)是否適合病人時,CDS Service 會先收到來自 HIS 的請求,其中包含處方計劃、病人的基本資訊及診斷碼。CDS Service 隨後會從請求中提取 Prefetch 數據,如病人的性別、年齡和診斷碼,並根據這些數據進行評估。例如,病人的診斷碼為 I21(心肌梗塞),根據臨床指南,CDS Service 可能建議該病人使用阿司匹林作為 二級預防。

CDS Service 接著會生成建議卡片(Cards),提示醫師考慮使用阿司匹林,並提供相關的資訊卡片,例如心臟病個案應用的連結。最後,CDS Service 將建議回傳至 HIS,醫師便可在 HIS 介面上查看建議,並依據結果做出決策。


(本文授權非營利轉載,請註明出處:CIO Taiwan)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體路專訊】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中大)運動醫學團隊一連兩天(22及23日)舉辦「中大運動醫學日2022」(「SMART」),推廣運動醫學知識及提高大眾預防運動創傷的意識,以達至「運動醫學在社區」的目的。今年SMART以「愛運動 愛健康」為主題,邀請了逾50位醫學及體適能專家、學者、營養師、運動員、運動教練等主持約60場運動健康講座及40個運動體驗班。

SMART設兩場焦點講座,包括「Eat Smart! Play Smart! 特別飲食餐單大公開!」及「關『腱』對話:阿基里斯腱康復之路」。

江旻憓(右一)、何澤堯(右二)及蔡韻瑜(右三)向觀眾分享運動飲食餐單及習慣。江旻憓(右一)、何澤堯(右二)及蔡韻瑜(右三)向觀眾分享運動飲食餐單及習慣。

江旻憓(右一)、何澤堯(右二)及蔡韻瑜(右三)向觀眾分享運動飲食餐單及習慣。

江旻憓江旻憓

江旻憓

為了時刻保持最佳狀態,運動員除了要接受有系統的訓練外,亦必須嚴格按照營養治療師所設計的餐單進食。香港劍擊(重劍)運動員江旻憓、香港賽馬會騎師何澤堯、香港空手道運動員蔡韻瑜和香港教育大學健康與體育學系高級講師及副系主任雷雄德博士,於「Eat Smart! Play Smart! 特別飲食餐單大公開!」環節中分享自己特別的運動飲食餐單及習慣。大會亦安排營養師林思為為公眾介紹不同年齡層的健康飲食法門,以掌握均衡健康的飲食技巧。

張小倫(左)與容樹恒教授(右)分享他的阿基里斯腱康復之路。張小倫(左)與容樹恒教授(右)分享他的阿基里斯腱康復之路。

張小倫(左)與容樹恒教授(右)分享他的阿基里斯腱康復之路。

「中大運動醫學日2022籌備委員會」主席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屆主題為「愛運動 愛健康」,希望市民能把運動醫學知識融入健康生活。「中大運動醫學日2022籌備委員會」主席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屆主題為「愛運動 愛健康」,希望市民能把運動醫學知識融入健康生活。

「中大運動醫學日2022籌備委員會」主席及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致歡迎辭時表示,本屆主題為「愛運動 愛健康」,希望市民能把運動醫學知識融入健康生活。

香港劍擊隊「大師兄」張小倫於今年5月不慎受傷,左腳阿基里斯腱斷裂。他於「關『腱』對話:阿基里斯腱康復之路」環節中,聯同中大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系主任容樹恒教授,向觀眾分享他的康復之路。張小倫表示,醫生指其康復進度良好,現已歸隊復操,目標劍指2024年的巴黎奧運。

SMART亦設有攤位展覽和運動試玩環節,包括劍擊、競技疊杯、輕排球、健步足球、空手道、抱石及電子虛擬運動等。中大醫學院運動醫學團隊希望透過有趣和互動的方式,將運動醫學知識融入健康生活,鼓勵大眾「Love Sport Play Smart」。

資料來源:中大醫學院運動醫學團隊

此篇文章由「體路 Sportsroad」最初發表於「中大運動醫學日 江旻憓蔡韻瑜分享飲食餐單 張小倫談康復之路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現代社會日益多元化,知識也變得更廣泛,有些人鍾情於深入研究某個專題,但亦有人喜歡接觸多方面的知識。畢業於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系的陳德全(Nico)表示,喜歡這一學科非常全面,而他在畢業後的發展亦印證此學科擁有廣闊而多元化出路。

Nico認為,生物醫學工程畢業生出路廣,投身銀行金融業也有很大發展空間。

Nico表示,一直對工程學感興趣,認為工程學的精神就是幫助別人,而幫助別人最直接的範疇就是醫療健康。所以他決定在大學選修生物醫學工程。他形容這是一個多元化的學科,無論生物、化學、物理以至計算機工程、電子工程及機械工程,都有機會涉獵得到。「基本上,修讀生物醫學工程就是學習各方面的科學及工程知識,再想辦法將這些知識運用於生物科技之上。」

沒有生物學根柢也可修讀

Nico中學時期並沒有修讀生物科,而他在升讀大學後也「惡補」了這方面的基礎知識。但他認為即使中學沒有讀生物,對修讀生物醫學工程影響不大,因為這一學科細分成「醫療儀器及生物感應」(Medical Instrumentation and Biosensors )、「生物醫學影像、資料及建模」(Biomedical Imaging, Informatics and Modeling)及「分子、細胞及組織工程」(Molecular Cell and Tissue engineering ),如選修前兩者,未必需要很深厚的生物根柢。

投身金融業 成新出路

畢業之後,陳德全先到英國的倫敦大學學院當研究助理,主要職責是向社會大眾講解該校的研究成果。後來他在2020年回港,在醫療儀器公司當營業員,負責向醫療機構推銷醫療器材,不但要與醫生及護士交流,還要兼顧售後及跟進服務。Nico指:「我們也兼做工程及維修,在進行手術時支援醫生,協助醫生使用器材,因此要非常熟悉器材的運作。」現在他於星展銀行擔任醫療行業分析師,主要職責是分析醫療板塊的股票,並向基金經理作出報告。由此可見,生物醫學工程的出路十分廣泛。他亦指出,由第一份工作專注於一兩個醫學研究,變成要照顧一兩部醫療器材,到現在涉及多間香港及內地的醫療公司,自己的工作面向是愈來愈廣闊。不過,Nico補充,仍有不少昔日同窗從事研究工作,亦有些到醫院當工程師,更有部分同學當了電腦程式員。可見,這學科的畢業生既可向專門的研究方向發展,亦可投身不同的行業。

生物醫學工程出路廣 投身金融業具發展潛力生物醫學工程出路廣 投身金融業具發展潛力
Nico指,生物醫學工程涉及科學及工程,是跨專業的學科。

相信不少人也頗好奇,生物醫學工程與銀行金融業務看似風馬牛不相及,為何Nico會投身此行業?他解釋道,2018年,港交所在上市規則中新增第18A章,容許未有收入、未有利潤的生物科技公司提交上市申請。不少公司生產的醫療器材或藥物成效尚未得到驗證,便已申請上市,因此需要有生物醫學背景的分析師。他笑言:「我的上司認為,寧願聘請有生物醫學知識的學生,再教他商業及金融方面的知識,更勝請一位懂商業及金融的學生,再教他們生物醫學方面的知識。」

Nico預料,生物醫學工程畢業生投身銀行金融業將成為趨勢。根據港交所資料顯示,截至2021年3月,有31間生物科技公司以第18A章的資格申請上市,集資額達821億港元。Nico更認為,現今大家都重視健康,有關健康醫療的投資永遠都有市場,而懂得分析臨醫療數據的生物醫學工程學生正好可以在這方面發揮所長。

=============================

陳德全小檔案

‧ 香港中文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士
‧ 現職星展銀行醫療行業分析師

=============================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北醫楓杏醫學營澎湖醫學營多點開跑,為偏鄉澎湖撒下醫學種子。(記者劉禹慶攝)


2023/07/24 11:09

〔記者劉禹慶/澎湖報導〕台北醫學大學楓杏社會醫療暨醫學知識推廣服務隊,今天起在澎湖縣5校分別舉辦全縣國中國小生物醫學研習營(馬公國中、中正國小)、國小醫學體驗營(馬公市石泉國小,湖西鄉湖西國小、西溪國小),將北醫校內專業的師資及實驗器材等帶來澎湖,為偏鄉澎湖撒下醫學種子,期待他日開花結果。

課程安排除了讓學員外學習醫學領域的相關知識,並結合衛教知識設計的遊戲、課程之外,更配合縣政府衛生局希望宣導的主題,如CPR、校園口腔保健等,將相關的衛教知識融入於課程和活動中,寓教於樂。同時也邀請多位北醫教授來授課、調整課程難易度讓學員容易吸收,也帶來各種實驗加深印象。

高中組生物醫學研習營學員今日下午至三軍總醫院進行參訪。三軍總醫院是澎湖當地唯二的大型醫療院所,設備也是澎湖地區最完善,透過醫學營擔任橋梁,讓高中學子得以有機會進入醫院參訪,更了解醫院運作機制、設備儀器及就醫指南,且思考對於離島醫療資源的分配,以期許自己未來在面對城鄉差距所造成的醫療問題時能夠有所規劃。

營隊始業式活動中,馬公市長黃健忠蒞臨會場,勉勵學員把握珍貴的機會學習新知,同時也感謝北醫楓杏團隊不畏舟車勞頓,長年持續致力於推廣醫學知識,而今年度於澎湖的營隊課程獲得熱烈迴響,其中中正國小114人報名參與、其餘分別為馬公國中 65人、湖西國小36人、西溪國小43人、石泉國小65人報名參與,總計323名學員參加。

澎湖國小醫學營,在馬公中正國小舉行。(記者劉禹慶攝)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院長陳自諒當場模擬腹腔鏡器械,小朋友目不轉睛好奇學習。(記者彭新茹攝)

記者彭新茹/新竹報導

中國醫藥大學推廣教育中心與新竹附設醫院攜手舉辦國小醫學營隊,十日舉行開幕典禮,一百二十名國小小一到小六的學子參加,為未來主人翁扎根醫學教育。

中醫大新竹附醫院長陳自諒表示,院方重視醫學教育下向紮根,因此,師資陣容堅強,一共有二十科五十三位醫師和護理師及各類醫療專業人員投入授課,希望小朋友快樂學習,可以重視自己的健康,也守護家人健康。他也當場模擬腹腔鏡器械,吸引小朋友目不轉睛好奇學習。

中國醫藥大學推廣中心主任廖世傑表示,今年營隊課程包含中西醫學知識,以日常生活為基礎融入醫學教育,透過進入醫院體驗、觸摸、操作,讓學生瞭解醫學知識,排除以往對於進入醫院就是看病的認知。

教學部主任陳睿正指出,今年課程也融入外科手術、模擬縫合、急救課程、傷口包紮、傷妝課程、中醫推拿等,有別於傳統學校的學習,讓小朋友真正體驗當醫師的辛苦 。

陳自諒親自主持國小醫學營隊開訓儀式,並且為出席開幕的小朋友穿上小小醫師袍,同時,檢驗科主任楊晶安也帶領小朋友念醫師誓詞,讓他們感受當醫師的使命。開幕式由醫師、專科護理師、護理師、藥師、治療師、營養師和心理師等共同出席,專業的師資陣容,期待透過醫學營隊教育,找到未來志趣,投身台灣醫療奉獻己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古人的智慧或許遠超以往的認知。(示意圖/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印尼的一個偏遠洞穴中,考古學家發現了一具距今3萬年前的人類骸骨,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這名史前人類在生前竟然接受了腿部截肢手術並存活多年!這項發現顛覆了我們對史前人類技術和醫學知識的認知。



古人類截肢遺骸之謎

根據《自然》(Nature)期刊刊登的研究顯示,在2020年,澳洲以及印尼的考古學家在印尼婆羅洲的梁特波洞穴內發現了一個史前人類的驚人秘密。一具保存完好的遺骸震驚了科學界,因為透過碳定年法的測定,他們發現這位骸骨居然來自3萬1000年前的時代。他的死因至今仍是個謎,只知道這具遺骸在19歲至21歲之間離世。但更令人驚訝的是,雖然這位年輕人的左小腿已失去了三分之一的部分,但脛骨和腓骨的切口卻意外地整齊,這排除了事故或動物攻擊的可能性。離奇的是,骨頭上並沒有任何感染的痕跡,顯示傷口在當時被妥善清潔並避免了感染,截肢的區域還重新長出了新的骨骼。

雖然這具遺骸的其他骨骼都是成人大小,但被截肢的骨頭卻保持著兒童大小。研究人員表示,這些跡象表明這個人約在十歲之前或十幾歲時就進行了截肢手術,並在手術後成功存活了六到九年。這一發現還對現代醫學產生了重要的啟示──代表史前人類在極為有限的資源和技術條件下,能夠進行成功的截肢手術。這對於現在醫學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提醒,人類所擁有的醫療能力可能遠比我們原先認為的更加早與發達!

在人類歷史的近代之前,休克、失血和隨後的感染一直是截肢手術的致命風險。然而,在3萬1000年前沒有現代醫療器械的情況下,古代醫師可能使用石頭製的刀子和手術刀來進行截肢手術,這必須需要對解剖學、肌肉系統、血管等系統有詳細的了解,醫師才能精確地切割,以避免致命的失血和感染。 

史前人類的智慧

原本已知最古老的截肢病患是7千年前,活在現代法國地區的農民,他身上曾進行左前臂的截肢手術。抗生素等藥物的出現,截肢手術在百年前列入西方醫學標準程序的一環,才逐漸降低死亡率,原先大部分的患者都會因為手術困難而離世,而這次的發現帶來了嶄新的發現。澳洲的研究團隊揭示史前狩獵採集者的驚人醫療知識,讓人不禁想像他們在婆羅洲熱帶雨林中如何成為草藥達人。也許他們能夠選擇生長於雨林中的特殊植物,像是具有抗菌效果的神奇植物,以應對傷口感染的風險。

考古學家羅伯茨教授的評論更加增添了神祕感。她指出,這位年輕截肢者在手術後竟然能存活多年,這真是令人震驚!對於這種整齊傾斜的切口,羅伯茨認為這不是意外造成的,而是經過精心計劃的截肢手術。她的經驗告訴她,這種傷口不可能是懲罰性的切除,而是經過專業的護理和關愛,這樣的治療讓這位截肢者能在手術後繼續享受生活。



關於截肢手術之後的特別護理也引起了研究人員的關注。研究員馬洛尼是負責監督挖掘工作的專家,他表示最為驚訝的是這份真實且直接的考古學證據,證明了史前社區提供的真正高水準照護。這位截肢者當年生活在山區,傷口必須定期清潔消毒以避免感染,意味著他需要社區的持續協助及照護,才能度過手術後的日子。



這項研究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史前人類驚人的醫療技能,也提醒著我們,即使在沒有現代科技的年代,人類於資源有限的情況下,也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不僅是一個關於過去的發現,更是對我們當下社會的啟示。














責任編輯:天玶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娛樂中心/黃韻靜 報導

民視《醫學大聯盟》本集帶大家探討哪些行為有助於平衡免疫力,改善整體健康?節目邀請到曲艾玲、大飛、馬力歐、方琦分成兩隊一起競賽搶答,也邀請到了急診科張適恆醫師、許瓊月營養師、家醫科鄭鈞云醫師,為大家做精闢的解說。

主持人白家綺
主持人白家綺

說到睡眠有助於平衡免疫力這件事,曲艾玲分享每天只睡四個小時就足夠,因為一直以來都有非常良好的睡眠品質。不只躺在床上5分鐘內就能入睡,而且深層睡眠的時間算是非常長,所以只要少睡一小時,全身就會有嚴重過敏反應。同隊的大飛詫異問:「才少睡一小時就那麼嚴重?」,白家綺則是幫大飛理清思路說:「因為艾玲姐這樣才睡三小時,當然睡眠不足」,令眾人哈哈大笑。

大飛與曲艾玲
大飛與曲艾玲

接著,曲艾玲還向醫師們請教,聽說睡十小時,睡眠品質不好,起床後反而更累的真實性說法。急診科張適恆醫師便用肯定語氣「對啊!」兩字結束回應,讓大飛不禁說:「在醫學大聯盟第一次聽到醫師用兩個字解說完,完全沒有補充」,因此曲艾玲對於醫師的肯定說法感到沾沾自喜,這也讓同隊的大飛稱曲艾玲為「曲醫師」,並懷疑她今天來錄影的目地是來搶專家飯碗。不只如此,主持人白家綺還虧曲艾玲角色非常多元化,可以一下當主持人、一下當來賓、一下當專家,整場就她一個人錄影就好。話一說出,全場頻頻點頭,這也讓曲艾玲感到相當不好意思。

馬力歐、方琦
馬力歐、方琦

此外,討論如何提升保護力時,曲艾玲進一步分享,全球銷售第一的「善存/銀寶善存綜合維他命」,這款保健食品擁有70年專業營養科學的經驗,一天只要一錠,就可以輕鬆補充22種人體必需關鍵營養素,來維持每天的健康活力。

大飛、曲艾玲、方琦、馬力歐
大飛、曲艾玲、方琦、馬力歐

《加入民視新聞Line好友,重點新聞不漏接》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育瑄近期自美國頂尖學府霍普金斯醫學院畢業歸國,成為台灣目前獨一無二的「醫學繪圖師(Medical illustrators)」,其作品近期於台大展出中。 圖:台大 / 提供

Newtalk新聞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治醫師張育瑄近期自美國頂尖學府霍普金斯醫學院畢業歸國,成為台灣目前獨一無二的「醫學繪圖師(Medical illustrators)」。這一專業要將醫學知識轉譯為賞心悅目且淺顯易懂的圖像,需經嚴格的醫學與藝術雙重訓練。而張育瑄也自美帶近90幅精美醫學視覺作品歸國,並於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5日。

張育瑄解釋,醫學繪圖師需有深厚醫學知識和藝術繪圖技巧。近年來,這一領域還融入了3D建模、動畫等先進技術,以配合VR和AR的應用,因此在國外一張繪圖就要價2千美元。她表示,因本身對繪圖有興趣,因此爭取赴美受訓。張育瑄指出,醫學繪圖對臨床和教學都有極大幫助。隨著國內醫療水準不斷提高,發展本土醫學繪圖變得越發重要。

台大醫院影像醫學部主任陳世杰補充道,繪圖能精確呈現複雜組織中的特定部位,既凸顯重點又保持醫學準確性。這不僅有助於患者理解,也能提升醫學教育效率。

陳主任指出,雖然醫學視覺化已成為全球趨勢,但培養跨領域人才仍面臨挑戰。霍普金斯醫學院的醫用藝術部門成立於1911年,是全球最早的相關培訓機構,每年僅招收個位數學生,張育瑄是唯一學成歸國的台灣醫師。

經過一年籌劃,張育瑄帶回了近90幅霍普金斯師生創作的醫學視覺作品,現正在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至10月5日,為台灣醫學界帶來了新的視角和啟發,也讓民眾可觀賞到另類的醫學藝術之美。

延伸閱讀

張育瑄也自美帶近90幅精美醫學視覺作品歸國,並於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5日。   圖:台大 / 提供
張育瑄也自美帶近90幅精美醫學視覺作品歸國,並於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5日。   圖:台大 / 提供
張育瑄也自美帶近90幅精美醫學視覺作品歸國,並於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5日。   圖:台大 / 提供
張育瑄也自美帶近90幅精美醫學視覺作品歸國,並於台大醫院二樓文藝走廊展出,展期持續至10月5日。   圖:台大 / 提供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