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健康文獻 網路分享


香港金曲歌王陳奕迅(Eason)自曝得了焦慮症,高雄市大同醫院身心科醫師王紹丞指出,發作時的症狀很折磨人。(廿一克有限公司提供)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香港金曲歌王陳奕迅(Eason)在澳門舉行演唱會紀錄片《FEAR and DREAMS: NOW is the only reality》中自曝自己得焦慮症,在全世界巡迴演出的杭州站,出現精神上的問題,情緒無來由被突擊、低落。高雄市大同醫院身心科醫師王紹丞指出,心跳加快、睡眠困難、腦中思緒停不下來,甚至因一件小事要反覆思考十次以上,讓人焦慮到幾近崩潰。

在Threads上打上「焦慮症」,湧入不少留言,「我的焦慮是該睡覺、休息的時候,大腦依舊無法停下來,飛速地在思考各種事情…」、「從小就這樣,直到現在34歲依然如此,真是太痛苦。」還有一位寫著:「曾經太忙碌的時候,會有心跳過速、喘不過氣的感覺」。

娛樂圈多位名人身心受困 焦慮、恐慌纏身

在娛樂圈有身心狀況的不少,名演員張鈞甯曾飽受焦慮、恐慌症發作的折磨,出現心跳加速、耳鳴,甚至無法聽清別人聲音;還有「發哥」周潤發曾拍完電影《臥虎藏龍》後,因進軍好萊塢壓力過大,出現失眠、呼吸困難等驚恐症的症狀,甚至在一週內多次住院,經心理治療與放鬆訓練後病情獲得改善;鄭秀文也曾有焦慮症,透過認知治療、改變生活習慣,靠著運動和信仰支持,重拾心理平衡。

根據台中榮總「衛教資料」上分享,焦慮是一種飄浮不定甚至慌張的感覺;有時還會合併許多身體的症狀出現。症狀有輕、有重,形式不一,包含緊張、擔憂、及無法放鬆等,令人不舒服的感覺。病患除了心理上的不適,焦慮也會影響自律神經的運作,導致生理症狀的產生,像是冒汗、心跳加速、昏眩、胸悶、腸胃不適等現象,嚴重的甚至強烈到以為自己要死掉或失控,像恐慌發作也是如此。

症狀如下:

●心理症狀:緊張、擔憂、無法放鬆、心神不寧、坐立不安、易怒、注意力不集中、預期不幸將至、失眠等。

●生理症狀:肌肉緊張、抽搐、顫抖、心跳加快、盜汗、口乾、暈眩、腸胃不適、胸悶、手腳發麻或冰冷、頻尿、腹瀉等。

焦慮症好發於20至30歲年齡層,女性發生率約為男性的兩倍,一般成人中約有5%患有此病。

治療如下:

●藥物治療:最簡單、快速、有效、安全的治療方式,唯需與醫師密切配合。

●心理治療:透過對話,協助患者探索內心世界、理解情緒反應、強化自我功能。

●行為治療:若焦慮與特定環境因素有關,可透過系統性行為調整訓練減緩症狀。

陳奕迅坦言,曾試圖停藥,但身體反應告訴他「不行」,即使表面上睡得好、心情不錯,仍無法控制突如其來的緊張情緒。因此,他決定等巡演結束後再考慮停藥,未來也會透過放假與自己對話,試著達到內心的和解,勇敢再邁步向前。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香魚富含蛋白質、鉀、磷、鈣、鎂等礦物質,並提供維生素A、B群、E,以及ω-3脂肪酸(EPA、DHA),對心血管健康有益。(資料照)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炎炎夏日,季節限定的香魚也正式登場。國民健康署於臉書專頁「食在好健康」特別介紹本月之星─香魚,不僅肉質細嫩、風味獨特,營養價值也十分豐富,是許多饕客夏季必嚐的河川珍味;包含10種營養:維生素A、B群、E,以及ω-3脂肪酸(EPA、DHA)。

香魚棲息於乾淨、冷水溪流,因新鮮香魚散發類似哈密瓜的清香,故得名「香魚」。其中,母香魚體內飽滿的魚卵更被譽為極品,但同時也提醒民眾,魚卵屬於高膽固醇部位,血脂異常或高血壓族群應適量食用。

根據國健署資料,香魚富含蛋白質、鉀、磷、鈣、鎂等礦物質,並提供維生素A、B群、E,以及ω-3脂肪酸(EPA、DHA),對心血管健康有益。

盛夏之際,來上一尾香氣撲鼻的香魚,不僅滿足味蕾,也能吃得健康無負擔。(資料照)

挑選香魚時,應觀察魚眼是否清澈透明,魚身是否光滑、透明感,魚肚完整無破損,並確認表面黏液越多越新鮮,且無腐敗異味,才是上選。

最常見的吃法為鹽烤整尾香魚,但國健署也建議不妨嘗試以馬告、迷迭香或百里香等天然辛香料替代鹽巴調味,既能保留香魚原始風味,又更健康少負擔。

香魚屬於「豆魚蛋肉類」食物群,依循「#豆魚蛋肉類一掌心」的均衡攝取原則,與其他蛋白質來源輪流攝取,更有助於營養多樣化。盛夏之際,來上一尾香氣撲鼻的香魚,不僅滿足味蕾,也能吃得健康無負擔。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吳文毅醫師指出,HPV感染不分性別,男性面對HPV的風險其實更脆弱,也更應該被注意,接種HPV疫苗,可以防範與HPV相關癌症和疾病;示意圖。(圖擷取自shutterstock)

羅碧/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HPV(人類乳突病毒)不是只跟女性有關,或是只跟子宮頸癌相關!亞東醫院婦產部婦科主任耳舟國健署在今年要開放國中男生也被加入公費疫苗的接種行列,而HPV疫苗除子宮頸癌還可以預防陰道癌、外陰癌、肛門癌、頭頸癌(包括口咽癌),以及生殖器疣(菜花)。

吳文毅指出,有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癌症也被發現可能與HPV感染有關,雖然因為傳染途徑大多都與生殖泌尿系統相關,但以男性頭頸癌為例,因HPV感染而罹癌的比例也越來越高,美國一項研究顯示,男女共同接種HPV疫苗可以顯著降低相關癌病的發生率。

吳文毅表示,罹患癌症可能花費上百萬,疫苗才1-2萬元,其實CP值滿高的,民眾應該在規劃健康費用上把HPV疫苗列入考量,而醫護人員也應該提供民眾充分的資訊,讓大家對HPV疫苗更為熟悉。

吳文毅表示,HPV的感染很難自然產生抗體,研究顯示,男性幾乎無法在自然感染後得到有效抗體,女性雖然有但針對單一型別的抗體效益也僅落在3成,這也顯示疫苗催生的抗體在HPV上面是更為有效的系統性免疫效應,針對有一些網路謠傳「接種HPV疫苗之後就會被感染,或甚至會影響生育能力」,他表示:「這都是無中生有的謠言,HPV疫苗過去20年來的安全性是有目共睹的,透過完全不含病毒基因的蛋白質外殼讓身體學會怎麼對抗他,是有許多臨床研究佐證的有效措施。」

HPV相關的癌症 可靠疫苗防堵

吳文毅指出,「疫苗+篩檢」在女性子宮頸癌的防治上有相當好的成效,男性在沒有常規篩檢的方式之下,更應該優先考慮透過疫苗作為第一道防線。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粒線體疾病是一種源自母系遺傳的罕見病症,可能導致嬰孩猝死、神經退化,至今無法治癒。英國與澳洲的科學家合作,透過「原核移植技術」,將攜帶缺陷粒線體的細胞核移入健康卵子的細胞質中,協助多位高風險母親誕下健康寶寶。此外,一顆冷凍長達31年的胚胎也在近日成功孕育新生兒,展現新型胚胎冷凍技術突破時間限制,與保存生命潛能的能力。

拿起手機,點開照片放大再放大,彷彿這樣,就能將愛女的面容深深烙印在心裡。18年前,剛當上三寶媽的柯蒂斯失去了寶貝女兒莉莉,回想起孩子發病時的情景,柯蒂斯仍感到心痛又自責。

病童母親 柯蒂斯:「莉莉是我的第三個女兒,她早產了五週,身形嬌小,但其他身體指標都顯示很健康。大約七週大的時候,她開始出現失神性癲癇,會停止呼吸,然後一直盯著空中看。」

據醫師診斷,導致莉莉夭亡的主要原因,是因為她患上了一種罕見的粒線體疾病。作為細胞中的小型能量工廠,一旦粒線體的DNA出現缺陷,就可能損害大腦、心臟、肌肉等各種器官,造成患者極大的痛苦且無法治癒,大約每5000個兒童中,會有1人得到這種疾病,而粒線體基因來自於母親的卵子。

紐卡斯爾大學教授 特恩布爾:「粒線體疾病基本上指的就是粒線體停止運作,從而導致細胞能量耗盡。一旦粒線體無法發揮功能,就有可能形成毀滅性的疾病,例如快速心臟衰竭、猝死,與神經退化性疾病等等。」

英國與澳洲的科學家合作,利用一種原核移植技術,將帶有粒線體基因缺陷的受精卵取出,再抽出細胞核,而後放進一個粒線體正常、去掉細胞核的捐贈受精卵裡,重組融合成健康的受精卵,植入到子宮內受孕生產,最後成功協助8名高風險女性誕下健康寶寶。

克里克研究所幹細胞與發育遺傳學專家 洛弗爾巴奇:「科學家們用了一種被稱為原核移植的技術,有效換掉不好的粒線體,用好的粒線體來替代。」

在順利出生的健康寶寶中,最大的孩子已經成長到2歲,其中5個寶寶的粒線體突變低到測不出來,另外3個變異率也很低。但團隊表示會持續追蹤至少5年,以確認孩子們的健康狀況。

紐卡斯爾大學教授 特恩布爾:「寶寶們會經歷不同的發育階段,而他們成長的每個階段都會被記錄下來,現在我們想做的,是將觀察期延長至5年,稍早時候我們已經提交了申請。」

粒線體缺陷造成許多家庭痛苦,無數孩童早夭,原核移植技術為這些心碎父母開了一扇窗。而稍早之前,冷凍胚胎技術也為另一個面臨不孕困境的家庭,帶來跨越時間的希望。

美國俄亥俄州的一對夫婦,透過領養一顆冷凍31年的胚胎,得到了他們期盼已久的第一個孩子。這顆胚胎的親生母親琳達,在1994年進行體外受精時,將培育出來的剩餘三顆胚胎保存於液態氮中,直到三十年後,科學家才將其取出,送往另一個家庭,重新啟動生命旅程。

牛津大學生殖醫學教授 查爾德:「對胚胎來說主要面臨風險的時機,會是在冷凍與解凍的時候,至於胚胎儲存期間,我會將這一過程形容為『長途飛行』。」

專家解釋,胚胎之所以能夠在超過三十年的時間裡保持完整且具有發育能力,關鍵在於極低溫的冷凍保存技術。因為近年發展出的「玻璃化冷凍」技術,能將胚胎迅速降至液態氮的溫度,讓細胞進入無晶體結構的玻璃狀態,幾乎不會產生傷害性的冰晶,大幅提升胚胎解凍後的存活機率。

牛津大學生殖醫學教授 查爾德:「過去冷凍卵子和胚胎時,使用的是『慢速冷凍法』,過程會比較久,現在則是直接將卵子或胚胎,移入液態氮中快速冷凍,讓存活率顯著上升。」

歷經孕期考驗,寶寶終於在今年7月26日平安出生,成為全球已知冷凍時間最長的胚胎所孕育的嬰兒之一。這個生命從1990年代的培育實驗室出發,橫跨三十載,最終在全然不同的時空與家庭中出生, 展現了科技不只能延續生命,更能為無數渴望成為父母的人,點燃一線跨越時空的希望。

立即加入《TVBS娛樂頭條》LINE官方帳號,給你滿出來的八卦和娛樂大小事!

延伸閱讀:

開放代理孕母挽救生育率? 醫認「台灣還沒準備好」:8大問題待解決

大突破!中國「雙爹鼠」生下健康後代 科學家揭同性生子可能性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多個行政區都出現「異歧蔗蝗」蹤跡。台北市公共衛生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還是遠離些,以免過敏發作。(趙漱涵提供)

李惠芬/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新北市出現「蝗蟲過境」在板橋、中和、永和、新莊等多個行政區都有其蹤跡,新北市農業局表示,這波昆蟲多為「異歧蔗蝗」,屬季節性現象,非農業害蟲,將隨氣候轉涼或降雨逐漸減少,呼籲民眾無需恐慌,如有困擾可用居家環境用藥處理;不過,台北市公共衛生公會理事長翁瑞宏指出,過敏性體質的人還是要留意勿吸入昆蟲鱗粉,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可能加劇呼吸道刺激。

不過,這「異歧蔗蝗」闖進新北,在社群上也炸開了,有民眾留言:「在我盆栽裡的是蝗蟲!我還以為是肥蚱蜢咧!」、「『蝗』上駕到,微服出巡!」、「前一陣子媒體報導過非洲蝗蟲災害竟然已至印中邊境⋯⋯如果多應該是得通報吧?」、「電梯間也跑來一隻,我還開門讓牠出去⋯」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副教授顏聖紘指出,異歧蔗蝗是西班牙昆蟲學家伊格納西奧.博利瓦爾 (Ignacio Bolívar)在1912年根據越南河內太原市(Thái Nguyên)採集的標本所描述的物種。這個物種目前的分布主要在中南半島與華南。在台灣的紀錄主要出現在金門、馬祖與台灣本島北部。

是否因西南氣流帶進台灣?顏聖紘說,這個物種沒有長翅與短翅型也沒有長距離播遷的能力與紀錄。所以不太可能自己飛過來。但是否可能因為旺盛的西南氣流被帶來,就很難說。

翁瑞宏說,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社區出現蝗蟲雖然不像蚊子、老鼠或蟑螂那樣直接帶來傳染病威脅,但仍然有需要留意的面向:

公衛師提醒多加防範、注意

●提醒具過敏與呼吸道症狀的民眾,需留意蝗蟲出現時可能造成居民吸入昆蟲鱗粉,對過敏性鼻炎,氣喘患者可能加劇呼吸道刺激。

●無需心理壓力與恐慌昆蟲侵擾會造成居民驚嚇、焦慮,影響社區安寧;因此,相關單位需要加以說明和安撫。

●留心農藥使用風險:政府或農民可能大量使用化學農藥,若未妥善管理,容易造成水源污源和生態破壞。

翁瑞宏建議,公衛單位應與農政、環保與地方政府合作,掌握蝗蟲分布、繁殖情形與潛在風險,建立跨部門因應機制。應持續監測農藥使用量、飲用水與土壤污染情形,並關注社區居民是否有異常皮膚、呼吸道或腸胃道症狀。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無論是陪孩子收心、建立節奏,還是練習放手與重新陪伴,都是彌足珍貴的相處時光。趁開學前的這段日子,為彼此留下一段有意義的夏天回憶;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紀麗君/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暑假進入後半場,許多家長可能正咬牙倒數、心裡吶喊:「撐過這一個月就解脫了!」台北市童伴心理治療所臨床心理師黃閎新指出,其實這段相對自由的時光,不只是「撐過去」而已,更能成為親子關係的轉捩點。無論是陪孩子收心、建立節奏,還是練習放手與重新陪伴,都是彌足珍貴的相處時光。趁開學前的這段日子,為彼此留下一段有意義的夏天回憶。

黃閎新在臉書專頁「前蹺家青少年 黃閎新 臨床心理師」分享,暑假倒數1個月能用來輔助孩子的方法。

作業與升學過渡 先慢慢預告就好

黃閎新表示,與其等到開學前一週崩潰,不如現在一起盤點、設定小目標。例如今天完成暑期作業兩頁,媽媽就可以安心滑手機。如果家中有升小一或升國一的孩子,也可以慢慢預告新生活的樣子,去走一趟學校、練習收書包、討論要自己走路還是家長接送,孩子會更有心理準備。

放鬆歸放鬆 生活還是要有節奏

黃閎新提到,暑假不代表可以完全日夜顛倒,可以晚點睡、可以玩得開心,但還是要有一點基本節奏:三餐、活動時間、出門動一動。孩子的大腦需要規律感,大人也是。該出去玩的還是要玩,該學習的、該交朋友的也別忘了。

剩下的暑假 是練習「放手」的好時機

黃閎新說,中高年級以上的孩子,也許可以試著邀朋友來家裡過夜,或者安排去同學家住一晚。你會發現他們其實有能力做很多事,只是平常我們沒機會看見。

親子關係 這時候最有機會調整

黃閎新補充,有些家庭在學期中關係緊張,因為作業、成績、生活大小事不斷磨人。暑假壓力少了、時間多了,反而是我們「重新陪伴孩子」的黃金期。不需要安排多豪華的活動,一起拼拼圖、煮飯、看動畫、聊聊日常,都能累積親子默契。開學雖然是倒數計時,但也是回歸日常的起點。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西洋流行歌手大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近日自曝罹患萊姆病,巡演時須忍耐神經痛。(圖取自大賈斯汀IG)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西洋流行歌手大賈斯汀(Justin Timberlake)在2024年中旬傳出車禍,又在近期巡演時被歌迷察覺最況奇差;大賈斯汀近日說明自己罹患萊姆病,多次演唱會上忍耐劇烈神經痛上台演出。

據《每日郵報》報導,大賈斯汀近期結束巡演,然最後幾場卻被批評,而他本人更被粉絲察覺臉色很差。隨後他在IG承認自己罹患萊姆病,每次上台都忍耐劇烈神經痛;同時過去艾薇兒(Avril Lavigne)、小賈斯汀(Justin Beiber)也罹患過。

疾管署說明,萊姆病的臨床症狀包括在皮膚組織、循環系統、神經系統及肌肉骨骼系統出現的異常症狀。感染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會有頭痛、發燒、全身疲勞、寒顫、噁心、嘔吐、頭部僵硬、肌肉疼痛及淋巴腺腫脹等症狀。在被蜱叮咬後3到30日(平均約7日),出現遊走性紅斑(erythema migrans),其特徵為紅斑性環狀丘疹且中央泛白、局部灼熱,通常無痛感,此紅斑會逐漸擴散而成牛眼狀,約有70%至80%的病患會出現此種病徵。

遊走性紅斑患者若未經適當治療,皮疹多在3到4週後消退,而在數週或數月後可能引發心臟或神經系統的症狀,以及骨骼方面的症狀(如關節炎)。一般說來,關節炎在美國較常見,而歐洲則是神經性的合併症較多見。

若再經過數月或數年後,病患的主要症狀包括關節變形、關節痛及關節炎,數年後可復發;神經方面之症狀有腦膜炎(發燒、頸部僵硬及劇烈頭痛)、顏面神經麻痺(通常為單側)及神節根痛;心臟方面則有傳導缺損及心包膜炎。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若在健檢時發現異狀,切記勿驚慌,應與醫師討論並聽過建議與意見後,再行判斷;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新聞無關。(圖取自shutterstoc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做過健康檢查,肯定對於報告內如天書般的文字苦惱;尤其是報告內部寫了肺部毛玻璃,想必更加緊張、魂不守舍。林口長庚醫院血液腫瘤科醫師廖繼鼎提出一名個案:有位女士詢問,健檢報告出現「肺部毛玻璃樣病變」,是什麼意思?強調,「第一步不是恐慌,而是找到願意和你『一起選擇』的醫師。」

廖繼鼎在臉書粉專「廖繼鼎醫師 出神入化的癌症治療」說明,上週有位 45 歲的媽媽對我哭著說:「醫生,我才剛做完健檢,報告寫著『肺部毛玻璃樣病變』,是不是肺癌?」這不是個案,自從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普及後,越來越多人在健檢看到「毛玻璃(GGO)」或「小結節(SPN)」。好消息是,很多都是早期、甚至連癌都還不是;壞消息是,很多人因此嚇到睡不著,甚至被推去做不必要的手術。當時,廖繼鼎跟她說的第一句話是:「現在,不是急著治療,而是學會選擇。」

什麼是肺部毛玻璃樣病變?廖繼鼎說明,它像一片「透明的雲」出現在肺上、可能只是發炎,也可能是非常早期的腺癌。真正決定它危險不危險的,不是名字,而是:

● 它有沒有「實心」部分(solid component)。

● 它有沒有變大。

● 你的年齡、抽菸史、家族史。

廖繼鼎說明,最重要的不是切不切,而是「做對的選擇」。有些結節可以「觀察」,一年拍一次 CT;有些則要「積極」,早期切掉能救命。錯的選擇,不是沒治療,而是治療太快或太慢。

廖繼鼎強調:「毛玻璃」≠「末期癌症」;不是看到結節就開刀,而是要跟醫師討論:這個病灶的特徵,適合觀察還是手術?「癌症不是絕症,錯的選擇才是。」最後廖繼鼎補充:如果你的健檢報告寫著「GGO」或「SPN」,請先深呼吸。第一步不是恐慌,而是找到願意和你「一起選擇」的醫師。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魚油的品質不僅取決於濃度,營養師戴嘉珠說,背後的「型態」與「製程」才是影響吸收率與健康風險的關鍵因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葉立斌/核稿編輯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近年來魚油被視為保健聖品,許多人為了提升心血管健康與抗發炎功能而每日補充。營養師戴嘉珠在臉書專頁「小戴 營養師」提醒,魚油的品質不僅取決於濃度,背後的「型態」與「製程」才是影響吸收率與健康風險的關鍵因素,若不當加工甚至會產生致癌物質。

魚油型態大不同 rTG吸收率最高

市面上常見的魚油分為3種類型:TG(天然型)、EE(乙酯型)與 rTG(再酯化型)。戴嘉珠指出,其中以 rTG 型為最佳,因其經過再酯化技術處理,不僅恢復接近天然結構,更兼具高濃度與高吸收率的優勢。根據研究 rTG 的吸收效率約為EE型的1.5倍。

「很多人吃魚油沒感覺,可能是買到便宜的乙酯型,身體難以吸收,自然看不到效果。」戴嘉珠表示,選擇錯誤不僅浪費錢,更無法達到預期的保健作用。

高溫製程藏風險 恐吃進2級致癌物

除了魚油型態,製程溫度同樣不可忽視。若在高溫下加工,魚油可能產生兩種被國際列為2A級潛在致癌物的物質——縮水甘油脂肪酸酯(GEs)與3-單氯丙二醇(3-MCPD)。這兩者皆被列為需檢測的風險成分,連衛福部也訂有限量標準。

然而,市售產品多以「通過SGS」作為宣傳口號,卻未必公開具體檢驗數據。戴嘉珠提醒「若產品未主動提供這兩項的完整檢驗報告,消費者就無從得知是否吃進了毒素」。

營養師戴嘉珠指出,若產品未主動提供完整檢驗報告,消費者就無從得知是否吃進了毒素;圖為情境照。(圖取自freepik)

選對魚油4大指標 補得安心又健康

戴嘉珠建議,選購魚油時可依據以下4大標準判斷品質:

1. rTG型態:吸收率高,效益更明確。

2. 低溫超臨界流體製程:避免高溫產生致癌物。

3. 公開完整檢驗報告:透明揭露GEs與3-MCPD數據。

4. 通過國際認證:如 IFOS(國際魚油標準)或 GOED(全球EPA/DHA組織)等。

此外,高品質魚油通常還具備以下特性:來源與成品均獲認證、具淨化技術減少腥味、完成重金屬與氧化度檢測、膠囊小巧好吞服等。

小心「濃度迷思」 行銷話術不等於實質品質

「不是每罐魚油都一樣,有些只是比較會行銷。」戴嘉珠強調,與其追求標示上數字漂亮的產品,不如選擇那些實實在在把製程與檢驗做到位的品牌,這樣的魚油,才是她願意讓家人安心服用的選擇。消費者若想透過魚油補充健康,除了注意濃度,更應了解背後的製造過程與安全保障,才不會好心補身卻補出問題。

☆健康新聞不漏接,按讚追蹤粉絲頁

☆更多重要醫藥新聞訊息,請上自由健康網


免費訂閱《自由體育》電子報

熱門賽事、球星動態不漏接

不用抽 不用搶 現在用APP看新聞 保證天天中獎 
點我下載APP 
按我看活動辦法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


 

世界肺癌日,桃市擴大肺癌篩檢助民眾重拾健康人生。(衛生局提供)

記者陳華興/桃園報導

八月一日是世界肺癌日,癌症已連續四十三年蟬聯我國十大死因首位,其中,肺癌高居所有癌症死因之首;為守護桃園市民健康,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致力推動肺癌防治,並擴大針對設籍桃園、四十歲以上具有「菸品暴露」、「相關疾病史及家族史」、「職業暴露」及「空污及油煙」等四大高風險族群提供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截至一一四年七月三十一日已逾五萬人完成篩檢,從受檢族群中找出二百六十四案確診肺癌(早期二百四十三案,占百分之九十二)。

世界肺癌日,桃市擴大肺癌篩檢助民眾重拾健康人生。(衛生局提供)

其中,曾參與桃園市免費肺癌篩檢的李小姐,便以親身經歷呼籲大家及早檢查、把握健康契機。李小姐本身經營機車行,也擔任消防局義消多年,平時工作會接觸廢氣,生活周遭亦有吸菸者,屬於肺癌高風險族群。得知桃園市政府提供免費肺癌篩檢後,她第一時間便上網申請,「當接到醫院個案管理師通知檢查結果的電話時,我心裡想的是:『怎麼可能是我?』」李小姐坦言,當下既震驚又害怕,在醫療團隊的協助下,她順利完成後續檢查,最終確診為肺腺癌第一期,並及時接受手術治療,術後復原良好,如今她已重新回到工作崗位;她分享,過去走樓梯總覺得喘,如今爬三層樓都不成問題,感謝市政府提供這項服務,讓她有機會提早發現、及早治療。

衛生局提醒,符合篩檢資格的民眾可透過肺癌篩檢預約平台(https://health.tycg.gov.tw/tyhpPublic/)提出申請;若經篩檢發現肺部異常,亦應依照醫師建議進一步就醫追蹤,更多肺癌篩檢相關資訊,歡迎電洽客服專線0三-三三四-0三四五。此外,衛生局辦理「做癌篩抽iPhone」活動,活動期間至今年十月底止,愈早完成篩檢,愈有機會抽中iPhone手機或iPASS MONEY電子支付點數一千!活動詳情可至桃園市政府衛生局官網查詢及市民卡App了解更多資訊。



Source link

0 comment
0 FacebookTwitterPinterest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