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也可以用聽的
青春痘雖是常見的皮膚病,但因主要發生在臉部這麼醒目的部位,對青少年的心理造成極大壓力。青春期原本就是高度社交互動的時期,臉上的痘痘容易引來同儕的注目,甚至造成排擠、霸凌,嚴重者還可能伴隨焦慮、憂鬱與自殺傾向。
根據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最新的<青春痘與容貌焦慮大調查>結果顯示,12至17歲的年輕族群中,約七成表示長痘痘會影響課業、人際互動與情緒表現。此外,社群媒體的推波助瀾,也讓青春痘患者更在意外表、焦慮加劇。
調查指出,有痘痘問題的青少年,比起其他人更容易拿自己與網紅、明星比較,甚至使用修圖軟體的比例是一般人的四倍以上,近八成患者坦言「沒修圖不敢上傳自拍照」。
青春痘意識抬頭 但觀念仍待加強
台灣青春痘暨玫瑰斑協會理事長邱品齊指出,這幾年家長對青春痘越來越重視,孩子一出現粉刺、痘痘就積極就醫,這是正面趨勢。然而,許多年輕族群對痘痘的治療與保養知識仍不足。調查顯示,僅有三成青少年了解正確的治療方式與痘疤預防,近半數曾嘗試使用偏方或錯誤方式治療。
台北長庚醫院皮膚部黃毓惠補充,目前青春痘治療已趨於多元化,包括:
外用藥膏(如A酸、抗生素、杜鵑花酸)
外用保養品(如水楊酸、杏仁酸、A醇)
口服藥物(如抗生素、賀爾蒙製劑、口服A酸)
醫美療程(如藍光、飛梭、果酸換膚等)
黃毓惠強調,青春痘應該從粉刺階段就開始治療,越早介入越能減少發炎與疤痕風險。目前的外用A酸不僅針對粉刺、發炎有效,對痘疤預防也具顯著效果,且刺激性更低,適合青少年長期使用,建立穩定膚況。
痘痘影響深遠 呼籲納入校園健康教育課綱
邱品齊進一步指出,青春痘不僅是生理現象,對青少年心理、自信與人際關係的影響深遠。
他建議,政府應將青春痘的預防與治療觀念納入國高中健康教育課程,學校可辦理皮膚保健講座,協助學生建立正確認知;而家長與教師也應給予正向引導與支持,避免以嘲笑、忽視的方式對待青春痘。
(記者李政純,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痘痘狂長!營養師曝「6個原因」常被忽略 其中2樣每日必吃食物恐要戒掉
·消痘疤先搞懂「痘疤3類型」!尤其這1種會讓皮膚坑坑巴巴 醫忠告:別手癢亂擠